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社会 > 正文

南师马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文化地铁通四方,思政育人助兴邦

2024-08-20 作者:编辑 点击:次 

在新时代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视域下,为助力思政育人深入人心,探究南京文化地铁思政育人功能,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共育传‘动’带”理论宣讲团于2024年7月中下旬赴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了暑期实践活动足迹遍及6条线路45个站台,开展线上线下宣讲20余场,累计听众超1000人,通过主题微课、特色文创、志愿服务等途径扩大育人范围,丰富育人形式,增强育人效果。

初探“动”势

为了解各类社会成员对南京文化地铁的相关认知,探寻文化地铁思政育人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团队依据受访对象身份特征,对本地居民、在校学生、外地游客分类制作问卷与访谈提纲,分别通过线上发放与线下实践进行访问收集,以期获得更为精准贴合的数据,共收集问卷1000余份,访谈人数超40人,形成了5万余字的调研记录与报告,调研信效度高,设计范围广。

深潜“动”行

团队成员深入南京地铁各特色车站,随着暑期旅游旺季慕名前来打卡的人流,实地感受了南京地铁的深厚文化意蕴与其强劲的思政育人功能。无论是在以“孙权建都”为主题的岗子村地铁站,聆听深远厚重的国防教育故事;或是“金陵十二钗”为文化墙主题的大行宫站,徜徉令人无限遐想的红楼梦境;是在“夫子庙”文枢地铁站,感悟书香四溢的文学之都气息;还是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站,助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南京地铁都毫无保留地向路过的人们展现文化自信,助力思政育人。

图为团队成员线下调研。蔡灵萱 供图

在线下实践中,团队成员就南京地铁文化空间设计理念及内涵对地铁乘客进行问卷收集与采访交流,与其共同分享品牌车站生动故事及其文化意义。此外,团队成员与南京地铁工作人员建立了畅通的对话渠道。团队了解到,尽管南京地铁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人文地铁”这一建设主题,并在地铁的人文和文化建设上有了良好效果和反馈,但南京地铁发挥思政育人效果任然处在自发阶段,重视程度与系统性建设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图为团队成员对乘客进行文化地铁知识讲解。蔡灵萱 供图

精耕“动”效

系列微课凸显车站魅力,活动策划助推育人宣传。经实地访谈宣讲“学成归来”,团队在文化地铁的浸润下,精心制作了南京地铁特色车站系列微课。鼓楼站历史的韵味与现代的活力相互交织、夫子庙站墙面浮雕默默地诉说着岁月故事,通过团队成员的讲解与拍摄,都在微课中得以充分呈现。

图为团队系列微课截图。蔡灵萱 供图

为更好地总结调研成果与扩大南京文化地铁的思政育人作用,团队成员整理了相关事迹与资料,积极联络各地社区,组成实践小分队在线上线下开展了“文化地铁思政课堂”宣讲,将思政育人精神巧妙地融入文化地铁元素之中。凭借生动的实例、精彩的阐释、有趣的交互,让众多受众深刻领悟到地铁站标语、文化墙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新力量,促进了文化地铁思政故事的进一步传播,收获了广大社区与组织的一致好评。

图为团队线下宣讲。蔡灵萱 供图

文化地铁通四方,思政育人助兴邦。本次暑期实践,团队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南京文化地铁的思政育人发挥现状,有效提升了公众对文化地铁思政育人功能的认知与认同。未来,团队将继续努力,推动文化地铁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平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刘鑫 蔡灵萱 赵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