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正文

郭彪:用汗水和科技与地质灾害过招

2022-07-14 作者:编辑 点击:次 

科技项目《路基边坡支挡结构物大比例模型试验关键技术研究》由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郭彪博士主持,并荣获2018年度云南交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路基边坡支挡结构所受到的土压力和滑坡推力特点,研发了可模拟支挡结构所受到周围土体对其所施加的侧压力的加载装置关键技术方案;针对路基边坡大比例模型试验的特点,提出了高精度微扰动多物理量测试系统技术方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专利号:ZL201410135920.4, ZL201410135254.4,ZL201410135288.3),项目成果列入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编号2018ZL019)。项目研究成果为对路基边坡支挡结构的力学特性、受力及破坏机理、支护效果等进行模型试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促进我国公路路基边坡灾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具备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郭彪博士(右)

郭彪博士是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陆地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专家,正高级工程师,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青年技术骨干,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长期致力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郭彪说:“我所从事的防灾减灾行业,无论是技术咨询还是科学研究,都是关系到工程建设运营的安全及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犯错的代价是巨大的,一点都马虎不得,必须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在工作中,郭彪总是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投入,任劳任怨,力求把事情做到最好。郭彪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参与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云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等各层次科技项目10余项。做出了许多有创新、能够促进行业发展的科研成果。

郭彪博士在调试智能预警系统

郭彪带领团队设计研发了我国首个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MEMS阵列式边坡深部位移自动化监测装置,对于边坡深部位移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了造价,提高了监测精度,增强了稳定性和适用性,可实时展示岩土体内部变形以及滑动面从变形到失稳的全过程。目前已应用于云南景文高速公路第5合同的预制梁厂滑坡、浙江省上三高速公路K237+840~+980左侧滑坡、重庆市万州区天仙拦沙坝、重庆万州区大周II号滑坡、香丽高速公路滑坡监测、弃土场变形监测等多个项目的监测预警中,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郭彪团队创新集成了卫星、雷达、无人机、地表及深部位移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技术,突破了200m以上的超深孔位移监测技术难题,实现了全覆盖、全天候、实时快速的边坡监测预警,研究成果先后在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K36+270~+470左侧、蛮耗至金平二级公路K43+200~+560左侧、西北某高铁隧道巨厚层巨型等滑坡监测预警中。

为了解决传统碎石桩易在桩顶附近发生臌胀破坏、桥头路段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研发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和桩承式加筋路堤软基处置关键技术。前者通过外裹土工材料加筋体,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后者通过改善路堤支承体系形成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减弱了桥头跳车效应。同时,创新了两种软基处置技术的设计计算方法,解决了施工关键技术。

郭彪的这些创新成果,获得了交通行业的广泛认可,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云南交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9项。

郭彪表示:“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作为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运用,这是我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沈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