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旅游 > 正文

三万人创造的奇迹,十六个月在沙漠中筑起一条“巨龙”

2019-02-24 作者:编辑 点击:次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构想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从北京出发,经内蒙古阿拉善,一路西至乌鲁木齐,建设一条全新的进疆大通道。但这个梦想在当年显得是那么艰难,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如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孙中山先生的这个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一年前的7月15日,这条被喻为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创造了一段世界级公路建设史的传奇。

这条穿越了世界上最长沙漠的高速公路,从北京发发,途经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临河市、阿拉善额济纳旗、酒泉的马鬃山,再经过哈密、吐鲁番,最终到达终点乌鲁木齐,全长2768公里,这就是著名的京新高速公路。

京新高速公路是我国继青藏高速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项目,全线穿越了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滩,多次经过无人区,施工环境异常恶劣,施工难度极大。尤其是临河至白疙瘩段,全长930公里,是京新高速公路自然环境中最为艰苦的段落,全线穿越戈壁、沙漠、山地、丘陵,其中更是穿越300多公里无人区,被誉为“神奇的中国7号天路”,“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

在大沙漠中修建路本身就是一件极度困难之事,此次不仅要修路,而且还要修建一条贯穿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的全境,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高速公路,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沙漠的气候极度异常,再加上施工资源匮乏,物资运输困难,缺水少电,虽然有着先进的筑路设备,却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三万多筑路大军只能在与风沙争斗中摸索前进,探索和试验适合当地的新技术、新工艺。为了解决气候干旱水分蒸发量大、施工用水困难和确保路基土质填料最佳含水率,筑路大军全线全面推行‘取土场提前闷料’施工工艺。为了解决路基过渡段自然沉降时间过短、易造成台后涵背沉降的质量通病,他们还引进了THC系列高速液压强夯机对台后涵背进行填筑补强。

吃着带沙子的饭,喝着带沙子的水,在早穿皮袄午穿沙的沙漠地腹地,在千里纵深的荒漠戈壁,我们的这支筑路“大兵团”仅仅用了16个月的时间,就在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巴丹吉林大沙漠中筑起了一条沙漠巨龙,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京新速度和奇迹。

京新高速的建成通车,为我国构筑了一条全新的从祖国北部进入新疆最快捷的大通道,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北部沿边最快捷出海通道,使乌鲁木齐到北京的距离缩短了1300多公里,节约了大量货物运输成本,成为一座天津港到荷兰鹿特丹港最为快捷的亚欧大陆桥。

百年梦想,终于成真。京新高速公路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15日全线贯通,近五年时间,总共投资300多亿元,我国的建设大军在祖国的北部画出一条完美的玉带,建成了一条连接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崭新的西北大通道,树起一座新时代沙漠建设大军的壮美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