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正文

品读当代花鸟画名家吴越绘画艺术

2018-11-26 作者:编辑 点击:次 

【艺术简介】

1958年生,祖籍浙江安吉,现任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西泠印社社员。自幼受祖父吴东迈、父亲吴长邺的指导和家庭的艺术熏陶开始习画,之后得到艺术大师王个簃和曹简楼的亲授,在绘画方面以牡丹、紫藤、杜鹃、水仙见长。1992年至1994年受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赴日交流、讲学。

吴越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指示,以吴昌硕艺术为桥梁,积极做好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工作,得到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日本友好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陆家嘴金融区,有这样一处古朴风雅的宅院——吴昌硕纪念馆。

与沪上著名的“三大神器”隔空相望,繁华的对面是书画带来的沉静,一眼望去,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怡然淡定。吴越,正是这座纪念馆的守护者。

吴长邺与吴越

初见吴越先生,他正在内厅等候,风度儒雅、精神矍铄,热情地上前与我们打招呼。

自吴昌硕先生起,吴家便传有四字家风:敦品励学。作为吴昌硕的曾孙,吴越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一优良家风。

父亲吴长邺对吴越影响颇深。在吴越的记忆中,父亲心胸开阔,聪敏好学,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条件艰苦,吴长邺会将自己学过的所有知识讲给子女,保证他和兄长每日的文化课、绘画课的学习。

王个簃先生

除了书香家庭的熏陶,吴越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师,他就是吴昌硕的得意门生、吴长邺的启蒙老师——王个簃。在跟随王个簃先生学习绘画期间,吴越一直记得王老的教诲,“做人要老实,创作要滑头”、“巷语街谈总入诗”。前半句是说艺术创作要求新,做人要敦厚本分。在此之外,吴越也走入街头巷尾,结交新的朋友,将老百姓日常话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创作中来,希望做出受社会大众喜欢的作品,服务人民。

感谢王个簃先生、曹间楼先生以及诸多父亲生前的师长好友,在学艺期间,吴越博采众长,1992年,奔赴日本教授吴昌硕之艺术。

1994年,正值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之初,听闻将在华夏东路建立吴昌硕纪念馆,在日交流讲学吴昌硕海派文化的吴越惊喜万分,即刻动身回到上海,全身心投入纪念馆的筹建中。

且不说每天来回三个小时的车程,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吴越当时特意准备了两套衣服,一套西装接见客人,还有一套劳动服装,是与建设工人一起工作时穿的。

1995年纪念馆建成后,吴越更是将纪念馆的工作视为重中之重。自36岁开始,到现在整整24年(2009年,纪念馆迁至陆家嘴),60岁的吴越从未改变,这份坚持令人惊叹,令人敬佩。吴越说,“吴家家风中的‘励’字,讲得正是做事要勤勉、不忘初心,持之以恒。”

而这24年,并非一帆风顺。

2008年,吴越患上鼻咽癌。众所周知,放疗的痛苦非常人可以忍受,“当时头发都掉光了,整个人也瘦了好几圈,全靠营养液度日。”吴越笑道。四个月“磨人”的治疗期间,他坚持每天画一幅画,“拿笔的手一直在抖,根本不听你的话,人也站不起来,只能坐着。”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境下,吴越也从未丢下吴昌硕纪念馆的工作。修养过程中,他在病床上忙了3个月,在《中日友好条约》签订35周年之际,编写了一本《日本藏吴昌硕作品精粹》,中间的诸多辛苦,令人难以想象。他是这样的心无杂念,这样的勤谨工作,为海派文化传播用尽全力。

在一年多的治疗之后,吴越的身体状态渐渐恢复。可就在这不久,命运再次给他一记重拳,甲状腺癌找上了他。“当时整个人又黑又瘦,像个胡萝卜,形象一塌糊涂。”有一天,吴越曾教授绘画的某部队团长联系他,说有12个同志要复员回家了,临别前唯一的心愿就是每人想要一幅吴老师的画。他们并不知道吴越生病住院了,想到自己以前还存了一些画,他一口答应了。“解放军同志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也要尽自己能力为部队做点事情。后来部队的同志得知我生病后,经常过来看我,像亲人一样。”吴越心中也一值铭记和感谢政府、亲友以及同事们的关怀,身体恢复得很快,事业也蒸蒸日上。

我们常说,福来福往,爱出爱返,大抵就是这样吧。

2009年吴昌硕纪念馆搬到陆家嘴后,吴越将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排得很满,充实的工作令他感到幸福。他进社区、下部队、去海外,广交好友,还经常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如刚刚结束的素人画展等,他希望借助这个独特的文化平台,将吴昌硕之艺术传播到社会各界。

在吴越看来,新时代下,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同时,还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学习,保持创新精神。为此,他曾尝试在各种材质的衣服上作画,有棉纤维、丝纤维、绸缎等,受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夸赞,吴越称其为:“流动的画展”。

“作为吴氏后裔,我一定做好这个文化志愿者,继续弘扬海派文化,将昌硕先生的三个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发扬光大。”

今年的吴越已入花甲之年,到了退休的年龄。回首过去的这些年,生活的浪潮此起彼伏,他却从未停歇,从未疲惫过。

作品赏析